這幾個科學背書方法教你記的又快又牢!

2021-6-20 17:10:48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考研備考的過程中大家最頭疼的就是一切有關記憶的復習任務,例如背單詞、背作文、背專業課知識點甚至是背政治大題……如何能更好的記住這些繁瑣的知識點呢?小編準備了一些提高記憶力的小竅門,記得收藏備用哦~

一、食療法

我們一日三餐攝入的食物對我們的記憶力也是有幫助的,在飲食上我們也可多吃一些含有脂肪、蛋白質、鈣、鎂等的食物和新鮮的果蔬等。

魚類:魚頭中含有很多的卵磷脂(腦細胞存在的成分),魚肉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鈣質,可增強人的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腦細胞的退化,延緩衰老。

核桃:每日2~3個核桃即可,長期堅持食用可以保證增強記憶、消除腦疲勞等,但不能過食。

牛奶雞蛋:是優質蛋白質、含有多種大腦所需的營養成分,對神經的發育有重要作用,增強記憶力、健腦益智。

新鮮果蔬:每天攝入一定量的果蔬可以促進食物消化,加快新成代謝。

二、轉換場所法

很多人肯定都告訴大家要固定學習環境,才能踏踏實實的高效復習。其實這種方式對大腦來說除了會感到疲累之外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大腦也是需要新鮮感來刺激記憶中樞部位從而增強記憶力,在《如何學習》里,作者在書里提到了一個通過改變環境提高記憶的實驗。

所以適當轉換學習場所,對記憶來說也是很好的幫助。這個不難實現,自己刻意選擇一些學習環境就可以了。

本尼迪克特.凱里《如何學習》這本書很有意思,里面提供的學習方法打破我們常規的定向思維學習法,而且有較嚴謹的科學依據,建議大家去看看,對高效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三、運動法

通過運動的方式來促進記憶,鞏固長期記憶有一定的幫助。在學習之后進行有氧運動的人比在學習之后不運動的人能夠記住更多的信息。

  四、交替學習法

這種學習方法大家應該不是很陌生吧。交替學習就是不要一味的學習一科,在一定時間里可以合理的進行兩科或者三科的學習任務,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題型摻雜到一起,會迫使我們去分辨每道題屬于哪種類型,把題型跟我們已知的解題方法相匹配,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比如說,很多人都覺得應用題太難,就是因為應用題很少會明確指出應該用什么概念,哪個方法來解題,總搞得人措手不及。這時候,交替學習的好處就凸顯了,它能讓我們的大腦準備好隨時面對意想不到的事,快速分辨出這種情況應該用什么方法應對。

五、睡前復習法

其實睡前看一遍需要記憶的知識內容,晚上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在潛意識的夢里進行回顧,可以說是白天學習的一種延續,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我給大家找了一個科學實驗的證據:

2007年,哈佛大學主導了一項實驗,內容是通過一個“彩蛋游戲”來檢測學生辨別“嵌套層級”的能力。

研究員先讓學生在電腦屏幕上學習這些彩蛋,這些彩蛋上的圖案不一樣,有的是水紋圖案的,有的是珊瑚圖案的,屏幕上每次只顯示一對彩蛋以及這兩個彩蛋的層級關系,比如水紋彩蛋高于珊瑚彩蛋,珊瑚彩蛋高于羽毛彩蛋。

最后,這些學生要給所有的彩蛋做一個層級排序,你可以理解為,給《權力的游戲》里的人物畫一個關系圖譜。

參與實驗的學生被分成兩組,一組晚上學習,睡過一覺第二天早上考試,被稱為“睡組”,另一組學生早上學習,晚上考試,被稱為“醒組”。我們直接說實驗結果:睡組對復雜層級關系的辨識正確率高達93%,醒組只有69%。

24小時之后,兩個小組再次分別進行測試,睡組的正確率還是比醒組要高出35%。睡和不睡的差距怎么會這么大?

哈佛大學實驗小組的負責人馬修沃克對作者說:在睡眠狀態下,記憶的圖景會被拓寬,所以能“看到”更完整的景象,而且有證據顯示,這個記憶被拓寬的時間,就發生在快速眼動期,大腦在這個階段做了很多信息整理工作,深化和鞏固我們醒著的時候學到的技藝。

換句話說,睡覺本身就是學習。

所以睡前進行知識學習,第二天一早進行相對知識點考試檢測,是增強記憶力最有效的一種手段。但是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否則會適得其反。

六、定期復習法

這種記憶提取方式應該是大家說爛的了,但是復習也得有合理的復習周期規律,否則也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最好的復習周期應該是每天復習當天學習內容(可以大略粗過一遍,讓大腦有個回顧途徑);第二天復習前一天的內容(相當于二次復習);每周復習本周的內容,這個時間應該是記憶力最薄弱的時間,建議抽半天時間復習一周的學習內容,再抽出兩個小時進行考試自測,這樣就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掌握的不好,哪些知識點容易混淆。

一定要在正式開始學習之前做好課前預習,最有效的課前預習方法是畫邏輯框架圖,一小節畫完,再畫一整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