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反向消費”打破資本信息繭房----“MBA考研人”年輕化趨勢明顯擺脫“消費陷阱”投資自我優先級永遠大于物質享受

2023-8-4 10:32:01 鄭州華杰MBA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近期各大自媒體平臺盛傳著這樣一種現實:“年輕人在消費降級”“年輕人反向消費”。他們不被無節制的消費控制,理智消費,抵制虛擬焦慮。然而,針對這種現實,不同的觀點,造就了這個社會的羅生門。

有人認為:年輕人的消費降級,是整體經濟下行,就業困難造就的結果,是年輕人應對當下困境的無奈之舉;

也有人覺得:年輕人的消費降級,是前些年資本家為謀求利益,宣揚“超前消費主義”,誘導年輕人“過度消費”造成的惡果;

更有人因此抨擊起了混亂的網貸、個貸的企業,認為是這些金融機構的野蠻生長,榨取了年輕人的消費潛力,從而致使年輕人的消費力萎靡。

作為中國當代年輕人,我們受過辯證唯物主義的熏陶,自然能以多個角度去分析論證各方觀點;雖然這些論調都是基于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的結果,它們反應的是一個現實情況,但作為一個同樣處于“消費降級”現象之中的年輕人,我卻想說:“事實是那么個事實,不過在分析的過程中卻弱化了年輕人的主觀心理變化。”

目前90后已逐步承擔社會的主要生產力責任,90后正是“年輕人”這一詞所指代的主要群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90后正是這時代浪潮下的見證者,我們見證了父輩從貧窮奮斗至全面小康的全過程,幸運的是我們也從中獲得了巨大的物質基礎。而站在父輩的成就上,年輕人似乎擁有了某種虛妄的滿足與驕傲,但前些年的各種“名言”“安利”,“種草”的廣告軟推:諸如“錢不是省下來的,是賺來的”卻恰好是迎合了年輕人的這種心理。

隨著經濟下行,尚未完全掌握社會話語權的年輕人不由身處于逆境之中,但逆境卻最能激發年輕人的思辨:“這些東西真的是我必須的嗎?”“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東西才是我最需要的?”

人們常說,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劉擎也曾在《十三邀》里提到“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概念。“消極自由”是“free from”,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積極自由”是“free to”,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前者為擺脫障礙的自由,后者為實現目標的自由。



在我看來,當代年輕人正逐漸學會辨別資本通過“消費自由”的營銷陷阱讓年輕人陷入“享樂主義”企圖,并通過自我剖析變得自律,樹立起了長遠的目標。

年輕人正在追求真正的自由。

舉個例子來說:

近年就讀MBA的年輕人明顯增加,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20年與2022年新生入學年齡統計,2020年,學生小于25歲、26-30歲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65%、27.29%;而到了2022年,小于25歲、26-30歲的人數比例,則分別上升至3.88%、37.40%。

這些年輕人懂得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投資自己的成長和學習。你瞧,MBA報考趨勢也年輕化了!之前大家認為MBA是中年高管的“特權”,現在這個刻板印象早就被打破!

可見年輕人不是不愿意花錢,而是選擇“有意義的花錢”。金融巨頭吉姆羅杰斯曾說:“我見過許多的人備受煎熬,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弄清金錢和財富的基本原理。在最富足的投資中,最明智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把自己從當前的泥潭困境中抽身出來,花錢去讀一個開銷不低的MBA,這屆年輕人的“反向消費”行為,也印證了年輕一代崇尚的“自由主義”,而這種自由,是“積極自由”,是實現目標的自由,真正“躺平”的是少數,不懈奮斗的仍是大多數。

讀MBA就是“積極自由”的一個體現,積極自由的目標,就是理性的自我能夠主導自己,去實現高級的目標。不管是跳槽、轉行、提升學歷、擴充人脈與資源,讀MBA也都是為了提升自己,去實現更高的人生理想。

與傳統書本理論知識相比,MBA更能提高你的認知與實踐水平,這一兩年中在課堂上與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討論交流自己的實戰得失和集思廣益新的理念所撞擊出的火花可能是你將來的智囊源泉,而對于未來,這也是一種機遇,是你上升的跳板,進步的階梯。

很多讀過MBA的人都表示,最希望再讀一遍,因為這里的人脈資源超強!有了這樣的圈子,你會迅速找到合作伙伴、交到朋友,甚至找到人生的引路人!

“理性消費”是自由,“自我提升”也是自由,真正的自由都是自己能夠把握自己,引導自己,而且向著更好的自我成長,能夠通過理性的自我掌控,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說好自己的故事,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