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你的管綜論說文寫作素材已送達!

2023-11-2 19:21:35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10月

標題:《熱愛照亮平凡人生,再小的花兒也要盛開》

事件背景:

最近,中國作家協會公布了2023年新會員名單,其中有一位非專業作家引人注目,那就是前陣子火爆網絡的55歲“外賣詩人”王計兵。這對熱衷于詩歌創作的他,是一種鼓舞與激勵。

時評摘抄:

心向陽光,萬物生發。從“保潔是生計,畫畫是生活”的南京大學學生公寓保潔員吳立娣,到“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都要學習”的北京大學保安許文龍,再到因熟練講解頤和園古建筑特色被稱為“最強掃地僧”的清潔工張旭,他們在樸素的工作中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學習研究,正是這種不曾磨滅心中熱愛的心態,造就他們不平凡的榮耀與光彩。

他們的人生經歷,印證著一個樸素的道理:世上沒有一種成功是空穴來風、一蹴而就的,所有看似從天而降的幸運,不過是厚積薄發、跬步千里的結果。所以,想要得到回報,必須要認真付出、努力奮斗。甘甜的果實、生活的饋贈,就藏在你日復一日的堅持和踏踏實實的努力中。


9月

標題:《從“光年之外”到“千年之前”,好奇心把我們引向何方?》

事件背景:

把宇宙的“聲音”譜成樂章,首次揭秘黑洞“脈搏”,發現800余顆新脈沖星……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天眼”的科研成果頻頻登上熱搜,這一貴州大山深處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以巨目觀天的姿態,捕捉遙遠的信號。同樣,在位于我國西南地區的“暑期檔頂流”廣漢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一眼千年,定格了古蜀先人對蒼穹的向往。不論是光年之外的深空探測,還是千年之前的天人對話,好奇心驅使著我們奔赴一場又一場星辰大海之約。

時評摘抄:

對科學的好奇,創造著神奇。1990年,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距地球64億公里外拍攝了著名的《暗淡藍點》。照片中,地球如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太空浩瀚,歲月悠長,宇宙中的未知之域遠遠超出已知范疇。好奇心讓我們發現未知,而科學則讓我們打破未知。地球如何誕生?人類是否會離開太陽系?宇宙的邊緣又在何方?答案的求解或許永遠在路上,而好奇心則成為我們向更遠處探尋的動力之源。

從我國古代的夜觀星象到如今的“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宮”遨游……探索未知,步履不停,而我們也正在從未知到已知的“解鎖”中,拓寬認知世界的邊界,拓展理解宇宙的維度,最終得以在縫隙中窺見遼闊,在堅持中成就神奇。


8月

標題:《致敬!這些風雨中的“凡人英雄”》

事件背景:

七月底以來,華北、黃淮、東北等地出現極端降雨過程,洪澇地質災害嚴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關部門及時預警,多路救援隊伍奔赴一線,社交媒體實時更新情況……線下各方馳援,線上億萬人關注,雨情汛情、搶險救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時評摘抄: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列車臨停避險,乘務組冒雨徒步3公里,運回1200余件食品和飲水,列車員哽咽喊出“因為穿了這身衣服,得對得起大家”;一男子駕車涉水被沖入河道,消防員利用吊車配合繩索“從天而降”,成功將他救回岸上;先前的強降雨失聯人員在取得聯系、確認安全后,有9人選擇留在電站,繼續在崗位上堅守……這些挺身而出的人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職責和使命、注解了勇敢與無畏,煥發出難能可貴的英雄氣質。向險而行、攻堅克難,平凡人也是真英雄,就像網友所說的:“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7月

標題:《唐裝、漢服、旗袍……當年輕人愛上傳統服飾 》


事件背景:

畢業季,拍照留念時身著傳統服飾;暑期游,旗袍與古色古香的建筑、雅致清新的風景相得益彰;西安、洛陽等歷史名城,不少景點提供唐裝漢服租賃服務,方便游客沉浸式體驗“穿越之旅”……近年來,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服飾持續走紅,在年輕群體中更是收獲不小的熱情。

時評摘抄: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傳統服飾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古詩中,有“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的搭配講究,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清新品位,也有“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的非凡氣度。無論是曲裾、襦裙,還是褙子、旗袍,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有其獨特魅力,或飄逸風雅,或華美絢麗,或低調端莊,共同構成源遠流長的服飾文化體系,共同展現獨具特色的中式美學氣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從琳瑯滿目的服飾,到古色古香的建筑,從余音繞梁的民樂,到精妙絕倫的技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名片”。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弦歌不輟、歷久彌新,有助于更好守住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也更有助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6月

標題:《“知識擺攤”,“賣”的是知識,“賺”的是體悟》

事件背景:

夜幕降臨,零散的攤位在大理古城人民路擺開,中山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熱帶魚”也支起自己的攤位。不同于周圍攤位賣彩色發繩、水晶首飾等實體商品,她的攤位販賣“哲學咨詢、治愈與聊天”。暑期將臨,有大學生選擇“知識擺攤”,憑本專業知識提供付費服務。

時評摘抄:

云南昭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歷時7天,為留守老人打造“一個人的水電站”;河南信陽,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的大三學生用五味藥材熬制洗發水;江蘇淮安,營銷專業的大學生用線上直播的方式,幫助村民銷售滯銷的葡萄……生活中,“知識擺攤”或許不常見,但年輕人學以致用、回饋社會的例子卻俯仰皆是。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知識擺攤”既是學以致用與接受檢驗的過程,也是自我審視和自我管理的過程,還是與社會建立聯系和對話的過程!爸R擺攤”猶如一面鏡子,提醒和啟發人們——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找到運用知識的正確方式。

在足球和籃球運動中,有一種戰術叫“無球跑動”,指的是不持球的球員持續跑位,看似無用,卻往往能達到創造進攻空間的目的!爸R擺攤”如同人生道路上的“無球跑動”,它很難直接創造可觀的收入,卻讓年輕人有機會觀察社會、施展個性、沉淀自我。這樣的“無球跑動”,引導人們不斷挑戰自我、實現目標,這本身就意味著成長。


5月

標題:《小小籃球,見證少年們的“追夢赤子心” 》

事件背景:

前段時間,在中國高中籃球聯賽男子組決賽的賽場上,浙江臨海市的回浦中學以1分優勢險勝清華附中,把夢想變為了現實,無數人為逆風飛揚的籃球少年們歡呼鼓掌。這支來自浙江縣級市的中學男籃隊,為何能問鼎全國總冠軍?

時評摘抄:

從臨海放眼全國,可以說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一場球賽。它或許早已無關最后的輸贏,而是備戰時無數次練習的三分投籃,是“就算輸也要站著輸”的骨氣志氣,是領獎臺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團結一心……無籃球,不青春,這份以夢為馬的熱烈純粹,這份全力以赴的酣暢淋漓,這份齊心協力的眾志成城,這份藏于心底的少年心緒,怎能不讓人格外懷念?

終場的哨聲總會吹響,“青春不散場”也只是美好的愿望。即便“那些年,一起打球的兄弟”早已天各一方,即便曾經逆風飛揚的球衣如今已褪了顏色,但那些為夢想拼盡全力的時刻始終在記憶深處熠熠生輝,直至沉淀為青春的勛章,推動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迎接下一場未知的比賽。


4月

標題:《“進淄趕烤”?做好服務、優化治理,讓城市更有“淄”味》

事件背景:

小餅烤爐加蘸料,靈魂燒烤三件套!斑M淄趕烤”,是不少網友近期關注的一個熱點。數據顯示,“大學生組團去淄博吃燒烤”“坐高鐵去淄博擼串”等話題,最近連續沖上平臺熱搜榜單。在一些提供生活服務的APP上,“五一”期間的淄博旅游訂單,同比增長數十倍。

時評摘抄:

一座城市的聲譽,需要流量的加持,更要有常量的供給。今年“五一”假期火熱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網紅城市”的異軍突起。淄博的燒烤,濰坊的風箏,洛陽的牡丹,西雙版納的水花……越來越多的“寶藏城市”憑借極富魅力的風土人情,獲得廣大游客的青睞與厚愛。其實,文旅走紅只是表象,更多的秘訣隱藏在妥帖的管理、周到的服務、自發的熱情里。畢竟,游客千里迢迢慕名而至,圖的是順心安心,要的是幸福感、滿足感。從交通工具到環境衛生,從餐飲住宿到管理服務,任何一個細節都是完整旅程的一部分。越是名聲鵲起,越要保持清醒,深耕內涵,努力把湍急的流量變成發展的增量。

當超大規?土髁、超高頻率曝光量蜂擁而至,是“一次性收割”還是“爭取回頭客”,考驗城市的格局胸懷和治理效能!拔逡弧鼻跋Γ瑹衢T旅游城市酒店價格高企,被很多人稱之為“酒店刺客”;一些地方少數人在缺斤少兩上動歪腦筋,在打車繞路上花壞心思;有的市場攤位相互串通哄抬物價……這樣的“待客之道”,豈能是“發展之道”?針對這些價格亂象,多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監管,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清醒的認識、及時的反應無不證明,紛至沓來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腳步才是做大做強節日經濟的關鍵所在。沒有哪個地方能靠“網紅”的名頭經久不衰,唯有城市的氣質、文化的底蘊、溫馨的體驗,才能讓人們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3月

標題:《“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但是還有詩》

事件背景: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 /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我明明一動未動 / 名字卻跑丟了 / 你可以叫我:上一個 / 也可以叫我:下一位”“每天我都能遇到 / 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 / 用雙腳錘擊大地 / 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送外賣5年,寫了2000首詩,外賣詩人王計兵的詩集,在豆瓣上被打出9.3分,不少人看得“熱淚盈眶”。

時評摘抄:

有人說,詩歌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在生活的“褶皺”里,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詩。德州菜農在土地里、菜攤前寫詩,“不管我身邊有沒有人/ 這也是我一個人的黃昏/ 我現在就是一個舞蹈皇后 /抱著風跳,踩著水跳 / 在金色的光里跳”;青年人在夜宵攤、辦公室、通勤時寫詩,“天光變暗之后/ 依靠自身發光的事物開始增多/ 地鐵搖晃的聲音/ 接近夜行海灘的風浪”;孩童以童真為墨寫詩,“爺爺還活著的時候/ 這個世界的風雨/ 都繞過我/ 向他一個人傾斜”……當平凡的日常碎片凝練成言,當鮮活的人生篇章糅合成句,詩歌中滿含對生活的感懷、對生命的體悟。詩言志,歌詠懷,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詩中給自己塑像,每個人的詩又匯成了這個時代的詩章。

寫詩是對自我的書寫,是對日常的反思,也是對遠方的凝望,詩歌“為何而起”又“為誰而作”,或許并沒有那么重要。當“你為什么寫詩”這樣的問題脫口而出,與其說是對想要探索具體的緣由,不如說是渴望心靈的交流。


2月

標題:《坐高鐵、喝咖啡、住酒店……這些日常也需要人教?》

事件背景:

如何坐高鐵、如何去醫院看病、如何辦銀行卡、如何開煤氣灶……一位短視頻博主將很多看似簡單的生活常識拍成科普視頻,在社交網絡走紅出圈。

時評摘抄:

“知識爆炸”“信息爆炸”在迅速擴張認知邊界的同時,也在某種意義上讓人們的知識短板加速顯露出來。一直在大城市生活學習的人,去到農村可能很難分清楚狗尾巴草和谷穗的區別;習慣了喝粥吃早茶,第一次吃四川火鍋在選蘸料上可能會有些迷茫;從未出過國的人第一次坐上其他國家的高鐵,也許會有些手足無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觸及不到的事項,也正因如此,不論自己還是看到他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類似微妙的瞬間時,不妨多一份坦然、多一份理解。就像《如何如何》系列短視頻的作者所說的,“我的視頻也許不能百分之百教會大家,但我想傳遞一個觀念,遇到任何沒接觸過的事情都不要害怕”。


1月

標題:《月光下的焦灼等待,家門口的望眼欲穿……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事件背景:

“看見孫女回來99歲爺爺立馬精神”“黑夜中父親站路口等兒子回家”“媽媽時隔5個月回家兒子掩面大哭”……或喜出望外,或手舞足蹈,或相擁而泣,最近一段時間,許多人記錄的回家瞬間,讓不少人跟著笑了哭、哭了笑。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不知此刻的你是已經到家了,還是正在路上,抑或是還在堅守。一年到頭,無論回家與否,家,總是那個最惦念的方向。

時評摘抄: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抵家山一盞燈!睘槭裁匆丶遥吭鹿庀陆棺频却纳碛笆谴鸢,家門口望眼欲穿的目光是答案,飯桌上笑逐顏開的面龐是答案,臨行時厚厚的包裹也是答案。家,不一定大,但因為有了自己牽掛的人,有了牽掛自己的人,而成為讓人最牽念的地方;回家過年,因為這份平淡的踏實感和濃烈的愛意,成為心中最鄭重的儀式。無論工作多忙、路途多遠,都要回家過年,就像倦鳥歸林、落葉歸根一般順其自然。在重逢的那一刻,所有思念都有了出口,萬般情緒都有了依歸。

在《消逝的鐘聲》中,史鐵生這樣論述故鄉:“人的故鄉,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睙o論回家過年還是留守他鄉,有記掛,就不孤獨;被記掛著,就有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