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數學怎么利用好考研大綱?

2021-8-31 16:09:09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數學考試大綱》在2009年做了一次重要修訂后,直至2020年,經過了12年的考研,沒有做修訂。隨著考研形勢的發展和考研人數的不斷大幅增加,2021年《數學考試大綱》做了這次重要修訂,在試卷結構和分值上發生大的變化,因此2022年考研大綱分值與結構不會有太多變化,大綱對我們考研數學復習也提供了指導。

一、 深入理解考研大綱

1.試卷內容與分值

2.試卷結構

大綱更加突出了高等數學在考研數學中的重要地位,因高等數學內容繁雜、題型豐富、難度較大,在考試中會有更多難度適中、區分度好的題目出現,題目更為寶貴,命題點更為集中、有針對性,相應的頁提高了命題要求?陀^題(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分值是80分,而主觀題(解答題)的分值為70分。客觀題分值高于主觀題,所以我們在平時復習過程中的作答技巧以及作答策略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沒有過程分的問題。主觀題只需要正確的結果,選對了或者填對了就是滿分,否則就是零分。不論你的過程是否正確,只要結果錯了就是零分,這對于容易粗心算錯的考生,對于能夠答出一部分內容、但不是所有答題環節都正確的考生,都將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其次,沒有提示的問題。主觀題減少了3個大題,意味著沒有提示了?佳袛祵W的大題,一般都會設置臺階,分成2個甚至3個小問,給考生以提示或者鋪墊,這是傳統風格和習慣,考生在有了提示的情況下,可能會順利答出題目,或者至少答出其中的某一小問。大家都知道,如果有提示,就好像看了一眼答案的關鍵步驟,可能就立刻有了思路和方向,而現在有24分成為了客觀題,客觀題是沒有任何提示的,如果沒有思路,這個題目就一分也得不到了。所以要求我們在復習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知識結構的全面性,構建完整的解題思路及體系。

第三,客觀題知識點要求提高的問題?陀^題的比例和單個題的分值如此大幅提高,很多知識點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至少說大部分客觀題要有一定程度的計算量。通俗來說,5分就得有5分的分量,這也應證了大綱里面把以前要求“了解”或“會用”的知識點改為“理解”或“掌握”,對知識點的考查更加深入、更加專業。

最后,重點與非重點調整的問題。主觀題16小題,客觀題只有6小題,所以只有重中之重的知識點、能夠成為綜合題的知識點、計算量大、綜合性強的知識點,才有可能出現最后的6個大題,而傳統上不需思考、常規計算送分的大題,會進入客觀題,就很難出現在大題中了,我們應該更深刻想到的一點是,如果某一章你掌握得很好,它不是大題了;而某一章你掌握得不太好,它卻成了大題,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6道大題的落腳點,并努力學好它們、攻克它們。

二、 嚴格按照大綱要求做真題

真題,在我們復習過程中舉足輕重,真題的質量要遠遠的大于其他任何復習資料。真題可以明確告訴我們考試究竟要考什么,考試的知識點是什么,考試的難度達到什么程度,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大綱。建議大家在基礎復習的時候,不要去做真題,因為以你剛開始復習的程度還不足以支撐起真題的難度和深度。目前強化階段結束,大綱剛發布,正是我們做真題的時間。

首先,定時整套(3小時/套),真刀真槍地模擬考場上的情況。腦袋高強度地運轉3個小時,還是非常耗費體力的。有人說,如果考研前沒有足夠的訓練,連續四科的考試很難堅持下來,即使“坐”下來了,也很難保證狀態。有很多同學反映第一次做完套題時,走路時都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確實是很累的。但鍛煉多了,坐3個小時也就成為一種習慣了。切忌邊做邊對答案、超時、將套題割裂開來,分塊來做。這樣既沒有做套題的經驗,也沒有發揮整套真題的價值。因為真題是將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如果分開來做頭腦里面知識還是斷裂開的,做高數的時候只知道高數,線代的時候只知道線代,概率的時候只知道概率,三部分沒有結合,還有的同學超時,用4個小時,或者5小時做整套試卷,這樣做完即使得了140分以上也大大折扣,真正考試時至少減掉30分以上。

其次,必須打分并總結。這樣才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況,給自己壓力,總結時間通常會超過做題的時間,也就是超過3小時?偨Y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知識在你大腦中有序地存儲的過程。做完不打分、不總結。只趕進度,只做新題,不總結,草草看一遍答案,說聲“原來如此”就結束了。如果這樣對待珍貴的真題,即使有的題目你遇到三遍也不一定能夠掌握,最后的結果也許就是:你從考場下來的時候,看到答案時也是那聲“原來如此”。

最后,及時溫習切忌盲目求速每做幾套,也需要回頭總結一下,自己在哪些知識點,哪些章節,哪種類型的題目中容易出問題,分析原因,制訂對策。如果幾套題下來總在一個知識點上出現問題,必須對該知識點、題型進行專項訓練,予以突破。如果發現問題不解決,明知道自己二重積分直角坐標、極坐標相互轉換沒有掌握,就是不肯放慢速度踢開這個絆腳石,還是硬著頭皮往前走消耗已經積累的內功,到這個時候你的能力基本穩固,如果不突破這個瓶頸,很難再有提高,最后的結果也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