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考研歧視嚴重的高校

2021-7-1 16:48:13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考研院校歧視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業有歧視是肯定的,競爭多,自然名校生更吃香。但對于考研來說,歧視還是不歧視,我們沒辦法給與肯定或者否定的答復,考研錄取的程序變素太多,但是,整體來看,考研還是力求公正公平的,我們不要過多的去關注歧視,把初試復試考好,相信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是否名校都存在歧視本科學校?

  從經驗角度來談,每年報考名校的學生中,大批都是來自非名 牌高校,而最終被錄取的,也大批屬于"名不見經傳"一類。這在每一個985學校都是適用的。這對廣大的雙非甚至二本三本同學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消息,這種懷疑,終究是對自己本科出身的不自信。不過也不必過于擔憂,考研的最終成績排名還是按照分數來的,根據初試和復試的加權比重得出最后的總得分,再依據這個得分來排名,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都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從理論角度而言,重點高校學生畢業之后的路途相對廣闊,選擇較多。因此并沒有那么多的學子盯著好學校的研究生名額,除非真的想走科研道路。除去一部分保研生,剩下留給一般高校學子的名額還是有的。

  落榜者的教訓純屬無用之談?高分前輩的意見就一字千金?

  有一些天真無邪的言論:初試分高的一定能力不差,復試分一般也可以!初看起來,合情合理。畢竟別人沒憑關系、沒憑長相拿到了高分,那不是實力是什么?

  但大家好好研究一下歷年錄取情況就會發現:所謂的初試順數第一與倒數第一者之間的分數差有多少?這里面的落差有多少是由于政治英語的拉分造成的,有多少是因為兩門專業課拉分造成的?

  譬如第一名的政治英語高出平均成績的10分,但專業課平平;而最后一名同學的政治英語剛滑過及格線,但專業課考了高分,從而逆轉了被刷的局面。那么,你如何評價所謂的"實力"或"能力"?標準在哪?

  此例只想說明:你備考在英語方面迷糊了,應該去找英語牛人做指導;在專業課方面迷糊了,應該去找專業牛人做指導。妄圖在任何錄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領域的絕 對正確經驗,多少有些異想天開。

  有些時候,我們的眼光過于關注成功者的經驗談,而對一時失敗的人為何失敗的原因置之不理。成功固然值得學習與尊崇,但不要忘了:

  第一,任何一場考試對人才的遴選,都會充斥著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數線幾分從而過了初試,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幾分,從而遭殘忍的淘汰。你如何就此劃定失敗的經歷一文不值?

  第二,從必然因素看,導致失敗的眾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自身在備考的過程會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發覺,聽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轍?相反地,看到了別人嘗試過的方法不合適,走過的路不正確,而你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方法和套路,是否就可以在這一點上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走同樣的彎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