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VS考公,怎么選?
考公和考研的差異性
1、考研和考公的招錄比例
近幾年國考招錄比例維持在1.5%—3%之間,省考招錄比例各省數據不一,但基本可以參考國考,總的數據來說每年參加公務員編制的考生(包括國考和省考)規模在500萬人左右,招錄人數在15萬人左右,總體招錄比例在3%以內。
研究生報錄比例基本在30%左右,2020年報考人數341萬人,加上擴招,今年錄取人數將超過110萬。
2、考研和考公的備考時間
公務員考試分筆試和面試。筆試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及《申論》。其中在行測科目的題型設置上主要包括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公務員筆試備考時間如果從時間上來說的話,至少提前3個月左右的時間全力以赴。
研究生考試,一般分初試和復試。考研初試共4科,各個專業考試科目不同,一般為政治+英語+2門專業課,一般要提前一年左右的時間準備。初試和復試一般中間間隔2-3個月。
打算考研或考公前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人只有自己走過這條路才知道到底好不好走,所以有些彎路是必須要走的。但為了少走彎路,第一個建議就是要想好了自己想要什么,再選擇考研還是考公。
1、讀研
優點:提高專業水平、人生高度,也許本科學校并不是很好,考研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缺點:渾渾噩噩度過研究生生涯的你,就會比別人少三年工作經驗。
2、公務員
優點:工作相對清閑(分地區、崗位)、收入穩定,爸爸媽媽心中的好工作。
缺點:體制內的工作枯燥無聊、晉升慢
你可以這么選
1、直接考研
平臺更高:研究生起點更高,平臺更廣,同行業競爭力高,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具有優勢。
人脈更廣:讀研期間能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大牛,獲取更多的人脈資源。
薪資更高:研究生畢業的起薪較本科生高,也有一些公司更為青睞雙一流畢業的應屆生。
專業知識更為熟練:對于一些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如地質工程、測繪工程、MBA、MPAcc等,研究生階段所學的知識能夠高熟練的應用在工作中,同時還能增強學習能力。
相對地,研究生所需要的時間成本更高,如果沒有想法讀博的同學,畢業后同樣要參與工作,如果你自身能力并不是很突出,畢業后和本科生差距不大,那么將會面臨比較大的就業和婚戀壓力。
2、直接考公務員
時間優勢:與考研不同,研究生的學制通常在2-3年,還有延畢的風險,但考上公務員可以實現經濟獨立。尤其是對于應屬生而言,考公務員擁有國家報考政策的傾斜,崗位的限制條件相對較少。
職業優勢:公務員能享受的福利較高,相對而言工作壓力更小,例如醫保福利,假期,子女教育等。
同樣,本科生成為公職人員后依舊會面臨學歷難題,本科生試用一年,轉正后成科員。按規定,三年可以從科員升至副科級,再三年到正科級,再往上晉升學歷就成為了關鍵問題。因此,有不少公職人員會選擇考在職研究生。
3、拿到研究生船票再考公
競爭壓力更小:有一些崗位限制條件為研究生,學歷這一點就已經篩選掉了一大半人,沒有限制條件的崗位,在面試時也更具優勢。同時,一些應屆生崗位,應屆畢業的研究生也是可以報考的。
起點更高:研究生考入公務員即為副科級別,并且研究生工資和本科生會有-定差距,晉升渠道也會更廣。
這種方案的劣勢同樣是時間和年齡,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顯然是一種可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