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個能考上的好院校?
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考研現狀,考研黨們如何選擇一個能考上的好學校呢?下面為考研黨們總結了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我們在選擇考研目標院校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看目標院校名氣是否夠大,而在于你所報考的專業在這所學校是否很強,學科建設是否受到學校的重視。
首先,硬件方面的優勢,如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設備等,這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已不是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借助網絡等技術來彌補"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
其次,某些學校雖然不見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學科方面卻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徐州醫學院的麻醉學專業,以及一些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專業等等。
這類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體實力肯定不如那些綜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們的"特色"專業在行業內卻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
相反,有些"名校"總體實力很強,但卻不能兼顧所有專業均衡發展,致使某些專業發展停滯,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這也是國家施行“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根本原因。
再次,"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治學嚴謹,學習氛圍濃厚,但這并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為"普通",危機意識更加深刻,學習的情緒更高,況且,是否愿意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個人。
2. 選擇把握大能承受的學校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把握比較大的學校。如果要跨學校跨專業考研,一定要從自身能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如果考生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挑戰專業強的名校,本校就是上佳的選擇。
再者,如果考本校也有較大的難度,考生可以嘗試比本校低一個檔次的學校。這點聽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如果你考本校失敗(特別是熱門專業),同時被調劑到別的你不喜歡的專業,豈不是得不償失? 我們在選擇目標院校時,還需要考慮一下自身的經濟情況。讀研畢竟不能人人都是公費(或者說是全額獎學金),學校提供的生活補貼也不一定完全夠用。
3. 選擇就業理想區域的學校
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擅長的區域,到自己打算就業的區域去讀研,無疑為自己留在這個區域存下了一筆不少的本錢。利用讀研的時間,多結交朋友,為自己踏上社會搭建關系網,同時熟悉這個城市的文化,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想要在北京謀求發展最好報北京的學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慮上海的學校,要想在華東就選華東的學攻,要想在華中就選華中的學校。因為畢業以后異地找工作很費力,一方面有畢業論文要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4. 科研院所你不知道的優勢
與一般的高校招生單位相比,選擇科研院所有許多優勢,這些都值得我們考慮。
第一,與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錄取率高,錄取程序也更公正。"名校"之所以為大家所認可,固然與其自身嚴謹的治學之風和科研實力分不開,但同學們的口耳相傳也不失為一個重要因素,而這正是各個科研院所所欠缺的。因為科研院所只進行研究生的培養,沒有自己的本科生,使得科研院所的"名氣"不大,每年報考的學生相對比較少,錄取率更高;沒有自己的本科生,也使得科研院所在招生時,錄取程序更為公正,不會出現一般高校招生中偏愛招收本校學生的情況。
第二,科研院所的培養側重實踐,實踐經驗更易提高。與一般高校的培養模式相比,科研院所在注重理論培養的同時,更加側重實踐操作。許多科研院所在進行研究生培養時,主要以承接項目的形式來進行培養,使學生能直接參與到項目中,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第三,研究生待遇高。由于科研院所培養學生的經費大多是來自于所承接的項目,所以學生在讀研期間相對于"半工半讀",除了獲得一些生活補貼之外,導師額外還會有許多補貼。有些科研院所,如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事實上就是大唐集團的前身,在這些科研院所讀研,就相對于已經在企業中開始從事研發工作了,生活待遇和補貼自然也就比一般高校高了。
考研在選擇目標院校的時候,我們主張根據所學專業的特點以及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情況來選擇,而不是為了某些外在的、非理性的因素,套用一句經典臺詞:我們的口號是,不求最好,但求合適!"選擇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最后提醒大家,從自己的實力出發,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這才是最理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