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這些謠言,你信過哪些?
“考研中聽說過許多謠言,你信過哪些呢?”
一、復習不到13小時就考不上
今天沒早起,今天沒在圖書館坐13個小時,好像就考不上了……這句話的合理性在于,時間是上岸的保證。但并不是坐那13個小時就能考上的,就像你生病去醫院買了藥,買完病就能好?那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干活的效率!!所以別拿時間嚇自己。
二、政治考前背背就行了
一句話,不要拿一年的時間去賭一次的僥幸。
可能有一倆個學姐學長和你說,政治考前背背就可以了,英語背背模板就可以了。這對于少數人來說可能行得通,但是在可以努力的時候,我們為什么要去期望用運氣去賭呢!公共課和專業課都是同樣重要的分數,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因為公共課的一兩分,最后出現意外,那得多后悔呀!!
三、導師不喜歡跨考生
這句話的真相是,導師喜歡更專業一點的。“跨考生”只是一個標簽性問題,既然招生的時候沒有限制你所報考的專業,那就證明老師是能夠接受招收跨考生的。所以說,導致不是不喜歡跨考生,是不喜歡都已經決定跨考了,還不多補習一點專業性知識的考生。況且,如果你是了解這個專業,愿意做很多功課的跨考生,并且還有另外一個專業的背景,那么導師其實是會更偏愛你的。多元化發展的學生,誰不喜歡呢?
四、本科雙非,復試會被歧視
在每年的考研大軍中,雙非學校畢業的學生占了絕大多數,大家都希望依靠考研來來提升自己的學歷。本科的出身并不是考研上岸路上的絆腳石,或許它不是自己的一個長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初試取得更高的分數。讓老師看到自己身上其他的閃光點,老師更看重的是你個人,而不是你身后的學校。只要你足夠優秀,導師憑什么會拒絕你?
五、筆記做的越好,考得越好
復習筆記不在多,而在“有序”,筆記一定是經過自己大腦整合過的知識。在聽課中,重點記自己易出錯的部分,掌握熟練的部分可以簡寫,還可以加上自己課后的思考與理解,這樣在后期復習的過程中,就可以迅速瀏覽自己的薄弱點。
六、過線就萬事大吉
考研是一場時間跨度較大的持久戰,決定我們最終是否能夠上岸的不僅只有初試,還有關鍵的復試,雖然復試淘汰的人數遠遠低于初試,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在過了初試的分數線后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在卷起來的考研中,初試考得好,在復試中就能有更多的優勢,最終錄取的總分是初試與復試按一定比例匯總的和,一定不能抱有“復試再逆襲”的心態,只有初試、復試都拿下,才能穩穩的上岸!
考研真的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因夢想而始,為實現而終,我們已經跨過了萬水千山,最后的兩個月里,更不能因為疲憊而懈怠,最終的決勝,就在此刻的沖刺!